|
11月6日下午,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分别在蛟桥园南区第一教学楼1103、1410和1412教室举行了本学期第三次集体备课。学院副院长舒前毅以及学院教学指导委员会成员参加了本次活动。舒前毅、黎建军、康立芳、汪乐等四位老师作了专题教学汇报。本次备课会旨在凝聚教师集体智慧,攻克教学难点,切实增强思政课程的感染力与育人实效。

“原理”课教研室舒前毅老师以“社会主义论”为主题,聚焦“人类社会为什么会出现社会主义思想”这一核心议题。他系统梳理了社会主义五百年发展历程,深入阐释了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及其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联系。教学内容涉及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性、发展规律和实践探索,旨在引导学生理解社会主义的逻辑演进,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色和价值。

“概论”课教研室聚焦“推动高质量发展”和“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两大主题展开深入研讨。黎建军老师运用问题导向的教学模式,围绕“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何不可逆转”“如何规划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蓝图”“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特色是什么”三大核心问题展开教学,系统阐释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体系与理论内涵。康立芳老师以“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为专题,阐释了新时代强调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意义,并从“美丽中国”与“共建美丽世界”双重视野出发,阐述了中国绿色发展的实践与全球贡献。

“德法”课教研室的汪乐老师深入探讨了“为何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这一主题。她从社会主义法律的特质和运作机制入手,逐步阐释了全面依法治国的基本原则和行动指南,并最终立足于全面依法治国的实践需求,展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明显优势和时代意义。

最后,舒前毅老师对本次集体备课会进行了总结。他强调,备课需遵循整体性、深度性、时代性三大原则,重视从课程体系的高度去掌握教学内容,突破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并及时吸收时代元素。同时,他高度评价了互动讨论、案例融入、沉浸体验等教学创新,强调这些方法能促进思政课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本次集体备课会的成功举办,为我院教师搭建了一个凝聚共识、激发创新的高质量研讨平台,在全院范围内进一步营造了互学互鉴、精益求精的优良教研生态。我们坚信,在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与不懈追求下,我院思政课建设必将迎来高质量发展,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作出新的更大贡献。(图文/朱淑芬 审核/一审 邓烟烟 二审 徐爱华 终审 舒前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