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学院组织召开
问题式专题化团队教学改革集体备课会

2023年3月25日,马克思主义学院组织召开江西省高校思政课问题式专题化团队教学改革集体备课会之《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专题研讨会。会议以线上方式举行。校党委常委、副校长陈始发教授,武汉大学丁俊萍教授、宋俭教授,西南政法大学商爱玲教授,学院及省内兄弟单位部分教师、全体研究生参加。会议由院长刘晓泉教授主持。

备课导学环节,丁俊萍教授做了《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材修订情况报告。她从2021版和2023版《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材的修订对比入手,强调思政课教材修订的重点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和论述要在教材修订中得以贯彻。她指出,2023版教材将中央关于“五史”的最新论断、最新表述进行了重点展示,突出了中国共产党历史在中国近现代史和国史中的统领地位及其区别,同时也优化了章节的结构安排,进一步提高内容的准确性、针对性和可读性。

名师示范环节,商爱玲教授以《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当代大学生为什么要学好“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为题进行授课。她以“爱国三问”进行导入,从为什么要学习中国近现代史、如何认识中国近现代史的分期、如何把握“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学习目的和要求、如何树立并坚持科学的历史观四个方面进行讲解。商老师的教学设计合理,首尾呼应,重点突出,语言规范,且引用文献丰富、说服力强,得到了与会师生的高度赞扬。

教学展示环节,南昌师范学院彭红梅老师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任务是如何提出的》为题,围绕着民族复兴的伟大历史任务为什么要提出、为什么会提出、是怎样提出的这三个问题进行讲解,教学过程史论结合、以史引论,深刻地回答了本次授课的三个问题。江西财经大学熊小欣老师就《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为什么没有成功》教学中的相关重点问题,对教材、教学目标、学情、问题链及其教学方法进行说明,并选取了“洋务运动为什么会破产”这一问题进行了深度说课演示。

专家点评环节,宋俭教授对两位老师的教学展示进行点评。他表示,两位老师的授课都很精彩,各有特点,突出了思政课的几大特点:一是政治站位高,理论阐释深刻,批判精神强;二是用历史讲政治,具有较强的历史阐释特点;三是话语规范、准确、精炼;四是声情并茂,情感丰富,总体来讲,是一场高水平的教学示范,充分地展现了青年教师思政课教学的综合能力。同时,宋老师对两位老师授课中的不足也进行了提示,并提出了指导意见。

最后,刘晓泉院长作总结发言,对专家们的指导、讲授和点评表达了衷心感谢,并对学院接下来的工作提出了建议:一是对新教材的修订思路、原则和重点等进行认真消化和吸收,进一步读懂教材;二是把握专题教学中的关键内容,对专题教学的内容进行精心设计和优化;三是对教学形式和方法进行进一步的探索,增强课堂的亲和力和时效性。
与会师生们纷纷表示此次备课会加深了对新教材的认识,拓展了教学思路和方法,对如何上好思政课具有重要的启示和指导意义。(图文/刘显龙,审核/李德满)